2021-10-09
瀏覽量 : 1430
一般來說,15分鐘的速寫不能面面俱到,我們需要有所取舍的作畫,這也就涉及到了疏密變化,有了疏密變化之后,畫面才會有節奏變化,這些都是相輔相成的知識點,趕緊跟著廣州畫室寒假班劉老師一起學習吧。
①無論哪種繪畫方式,忌平、忌齊、忌均。平而不平、均而不均、齊而不亂為好。有疏有密就能打破平均、死板。因此中國畫繪畫理論中有“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一說。密集的刺激與疏緩的區域形成強烈對比,給人以豐富的變化,從而使主體突出。正如清代畫家梁適冉指出的那樣:"密處幾欲塞滿天地,而疏窄則又極空曠。”聚與散、繁與簡等對比,都可以歸結為疏密對比,這是繪畫形式中常用的一種對比手段。
②有些作品比較散亂而呆板,就是畫面缺少疏密關系。在速寫畫面中,疏密關系指的是面面人物中線、面組合排列的關系。它的運用首先與取舍密切相關,取則密,舍則疏,密則繁,疏則簡。疏、密來自取舍,對比則是取舍的依據。根據人物動態與服飾特征而定,在大的疏密關系下,再注意到具體的疏密變化,"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即是此意。
③我們知道,一張單人速寫主要的刻畫點就是頭,手,腳區域。因此,頭,手、腳區域也成畫面中最密集的地方。在下面這張速寫中,我們可以看到,頭手腳的區域集中處理,不管是黑白灰對比,還是豐富程度都是最強的。除此以外的其他區域,都相對地簡化,以此形成了畫面大疏大密的節奏關系。
④一幅優秀的單人速寫作品,面面中光有大疏大密是不夠的。為了加強畫面的節奏感和觀賞性,我們可以在每一個大疏和大密的區域里,安排其自身的疏密對比,比如說頭部的塑造,整體是一個密集區,五官和頭發都可以作為一個更密集的區域,臉部則畫得相對少一些,這樣在一個密集區里面還有疏密的對比,手部和腳部的細節同樣可以這樣去畫,具體可以看范畫所示。
以上就是廣州畫室寒假班劉老師分享的全部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