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9
瀏覽量 : 1479
2003年非典期間,時任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主任的張弘教授與電視臺等媒體記者進入廣州第一人民醫院隔離病房,
親身目擊了醫護人員在病房中忘我抗擊疫情的瞬間,回來后隨即創作了中國畫《天職》,參加了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舉辦的抗非典美術作品展并被廣東美術館收藏。
十七年后,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并蔓延至全國各地。
張弘教授在廣州的家中時刻關注著疫情的最新動向,由于疫情未得到控制,無法進入第一現場收集材料。
從武漢封城那天起,他根據新聞照片以及憑借印象組織畫面,親手畫下了這些速寫作品,用簡練的線條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武漢疫情和醫護人員在一線抗擊疾病的瞬間。
其中,鐘南山院士工作場景,醫護人員支援前線離別擁抱和醫生們坐在地上互相依靠休息的場面催人落淚.......
鐘南山院士工作中
隔離病房場景
隔離病房前醫護人員正在準備裝備
醫生正在搶救病人
疲憊的醫護人員席地休息
張弘教授生于武漢,是湖南寧鄉人,現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以及各種大型美術作品展覽并獲獎。
張弘教授在創作抗擊疫情速寫心得體會:
我生于武漢,在那兒生活了整整二十年,可以說是喝著長江水長大的。從小學到高中畢業,以及后來直接進武漢鋼鐵公司做了一名檢電工修學徒,還沒等到出師,就考上廣州美術學院,畢業后留校一直教書到現在。
這次家鄉發生了這么嚴重疫情,自然會密切關注。正如孟子所言:人饑己饑、人溺己溺。
因牽掛桑梓父老,便借畫筆記錄,完成了這7幅作品,這既是與他們共克時艱的一種行動,也是向所有戰斗在武漢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的致敬,以及對社會各方馳援武漢人民的由衷感激。
由于疫情的管控,春節期間我是不可能進入武漢的。春節這幾天,我響應政府的號召,完全宅在廣州的家里,但我時刻關注著電視、廣播的新聞,同時通過手機微信與武漢的親朋好友保持聯系,分享信息與圖片,
加上在2003年,我曾隨電視記者進入過廣州市一人民醫院非典病房采訪過,因此,對于這種特殊病情的治療場景便在腦中形成了畫面。
于是,這組旨在描繪武漢因這次“新冠病毒”而“封城”以來7天情景的作品,便能在“剎那間”完成。
大年三十廣州醫護人員馳援武漢
武漢,往日繁華的街道完全沉靜下來了
搶建中的“火神山醫院”
整組作品基本上是以線描速寫的方式來表現,具有較強的現場感與時效性。部分作品中人物形象以及場景,借用了近期新聞中的一些照片及視頻,
有些則是借照片的場景再重新組合,而不少人物的動態則憑印象,或自己平時細心觀察生活,以及按自己的理解來畫,如“火神山醫院搶建中的施工現場”這一幅,
僅參考了那里醫院的建筑框架照片,人物就憑記憶與默寫畫出來。因我做過工人,相對會熟悉施工現場,畫這類場景可以說是我的一個優勢。
我以為,作為一名畫家,除了時刻保持與生活的“在線”狀態非常重要,以畫筆記錄生活,謳歌時代,不負韶華。
看完廣美教授速寫記錄,我還想了解廣州圍墻畫室其他資訊:重磅官宣!| 廣東終于要開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