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9
瀏覽量 : 1568
畫靜物素描是畫家進一步提高造型能力的重要環節,我們身邊的任何物體都可以作為畫靜物素描的對象。面對一組復雜的物體,我們應該如何觀察它們,如何入手,如何通過素描來表現它們?下面就跟隨廣州美術高考培訓畫室劉老師一起來看看吧。
1、正確的觀察方法
當一組靜物存在時,物體的結構、明暗、色調、空間、層次等。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種特定的相互依存的整體關系、被通過、而相互對照。繪畫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感受,就是客觀地、主觀地認識和掌握形式。最常見的方法是比較。
繪畫的過程是一個比較的過程,只有通過比較分析才能判斷。通過不斷的對比,可以準確判斷靜物的關系及其微妙的關系。判斷物體的基本物理建模特征,紋理感知、明暗關系(明暗對比、明暗對比,明暗對比、灰灰對比、灰暗對比、明暗對比),判斷主次、強弱透視,前后透視變化。通過比較找出你畫的物體之間的基本關系。
2、從何入手
無論畫什么,畫前都要仔細觀察、對比,多角度感受,選擇自己覺得最適合畫的角度。用透視法、構圖法則、定位,畫大輪廓。畫大輪廓構圖時,要遵循由大到小、由外到內、的原則,根據自己的感受直接把握畫面。
3、素描的表達方式
線條和明暗是素描的一種語言,一種造型方法。線塊、明暗分界線,其實都是為了分析理解我們學畫中的物體而分解出來的抽象概念。色調的變化可以幫助我們表達形狀、車身、空間質感等等。
物體的形態是真實的,在空間中占的狀態是不變的。而塊面、明暗、明暗邊界會隨著光源的變化而變化。物體外觀上光影的變化是基于其內部結構的轉折,實際上是其形態的轉折變化。
畫畫的時候要全方位的看某個部分,不要孤立,把握大的關系,從整體出發。不僅需要創建一個大空間、還需要顯示對象及其不同紋理之間的空間關系。在描繪過程中,要注意物體最暗部分和最亮部分的層次關系,也要注意同一物體在光線作用下明暗強弱的過渡。
在這個過程中,畫家要時刻檢查自己的畫面,比較物體之間的透視是否正確,自己的空間感處理是否可靠;后面的物體是否向前跑,前面的物體是否陷在其他物體或背景中。不要盲目的畫,運用線條和明暗的關系來貼切的表達形體,根據質感和身體的不同,有意識的用線條和明暗來表達。
任何物體在空間中都有這樣的順序:亮部高光亮部中間色調陰影反射光。無論形狀如何復雜變化,其色調變化的運動都將繼續。所有細節都必須與更大的運動保持一致。再精彩的細節,也破壞了造型,毫無用處。畫家必須經常停下來,站在遠處觀察,這樣才能保證自己不篡奪主人的角色。
4、不同質感
靜物畫中有各種紋理,如金屬、竹子、玻璃、陶瓷、棉麻、天鵝絨等。這些物體給人不同的感覺,如硬度、柔軟度、光滑度、透明度、細膩度、粗糙度等。不同紋理的物體有不同的表現方式。物體的不同形狀和表面粗糙度是形成不同紋理的重要因素。
仔細看物體的外觀,對比不同紋理的物體,很容易看出各種物體的反光程度有明顯的差異:粗糙的物體反光較弱,深色的物體吸收較多的光,反射較少的光,而淺色的物體吸收較少的光,反射較多的光。注意觀察比較這種差異,就可以掌握不同紋理的表現。
5、不要忽視主觀因素
在靜物寫生中,必須遵循客觀對象的基本形態,但也不能忽視主觀因素在寫生過程中的作用。我們是表達而不是再現,所以在繪畫的時候一定要注入個人的情感,主觀因素在這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情感色彩來觀察和表達物體,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主觀因素離不開對物體的依賴,沒有客觀因素就沒有主觀因素。
好的素描靜物應該有鮮明的感覺,這樣人們才能記住它。要有大的關系和合理的對比,局部處理要飽滿簡單,畫面會缺少內容;如果太復雜太平均,就會顯得瑣碎凌亂。只有安排好各自的空間位置,加深、簡化,送人,畫面才能輕松飽滿。
同時,我們也要記住一個很重要的點:任何物體都是有生命的,它不是死的,它是有情感的,只有注入情感,你的畫才能有生命、有活力。
今天廣州美術高考培訓畫室劉老師的分享就到這里,如果大家還想學習更多關于素描的小技巧,可以來看一下這篇文章:橫構圖和豎構圖那種跟容易在聯考中拿高分?